您的位置:首页 / 社区 / 毕业10几年,我终于发现是什么决定了前途!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  • ##毕业10几年,我终于发现是什么决定了前途!

    2018/07/05 21:32:40 发布203885 浏览0 回复0 点赞
★星宿★♂
管理
创始人

帖子:616

精华:81

注册:2014/04/17 02:24:26

IP属地:未知

05年我大学毕业,到现在已经13年了。

如果你问我:这10几年最大的观念改变是什么?

我会毫不犹豫回答: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,比选择一个大学/一份工作/一个伴侣要重要的多。

我记得当年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,有一位老师不断的提醒我们:你们不光要看学校,还要看城市。同等水平的学校相比,要优秀选择在沿海的大城市。

可惜,当时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无法理解这句话的价值。

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师,他让孩子放弃了西部地区的一所本科学校,反而去上海读了大专,当时很多同学因为无法理解这种行为。

若干年以后的现在,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城市的重要性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454.jpg


奋斗的本质是什么?

其实就是利用你周围的资源,再结合你本身的长处,不断借力的过程。简单来说,就是将你周围的资源变现。

买房的本质是什么?

其实就是购买一个城市的服务和未来。简单来说,买房就是买这个城市的股票。

中国的城市资源分布很不均衡,资源类别也开始差异化,所以能选择一个适合的城市,有时比选择一个大学,选择一个工作更重要。

你出生的城市,决定了你的气质。

你发展的城市,决定了你的前途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542.jpg


北京适合做局,做思想,做学问,那些底层出生却有想法的人,那些为人机智灵活的人,那些有崇高理想的人,都可以去闯一闯。

上海适合扮气质,讲圈子,那些家庭背景良好的人,那些心思缜密比较谨慎的人,那些喜欢时尚/精通上流文化的人,可以奔赴上海滩。

深圳适合做实效,务实/高效,无论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,那些胆大勇猛的人,那些现实主义的人,那些想一心做生意的人,可以过去。

北京出政治家/投资家/思想家,当然也出了很多吹牛/务虚的人;

上海适合做CEO/高管/名流,也出了很多装x的人;

广东则盛产各种老板,生意人,也出了各种不择手段的小商贩;

既然选择了一个城市,除了可以享受它的资源便利之外,也要承受这个城市的阴暗面,这是大自然的平衡法则。

这和你选择另一半是一样的道理。貌美的往往你得供着,有钱的大多桀骜不驯。

不过有一点,只有在这种一线城市,才有这种大开大合的包容性,它的资源很

便利,它的负面也很明显,如果驾驭的了,你就放马过来。


为什么一定要去一线城市?


一线城市有三样宝:创业、投资、路演,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。

三四城市也有三样宝:医生,教师,公务员,这就是这个城市最体面的职业。

一线城市更加开放,机会很多,有能力的也很多,所以大家互相制衡,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规则;二三线城市更加封闭,都是拼爹和潜规则,更讲究人情世故。

一个地方规则越不透明,“潜规则”生存空间就越大。所以那些广大县城和农村基本就是地头蛇的天下了:关系比能力重要、算计大于努力;攀比高于生活;

其实,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安逸的生活,一线城市的人累在节奏,三四线城市的人累在做人。

或许人生只有两条路:要么你拼命的去创造价值,要么你安静的等待老去。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:只有努力的人,才有资格享有公平。
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607.jpg


知乎上有一个问题,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。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。

“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,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。”

在这个充满偏见,不理解,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,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,不同的活法,是多么重要的事情。

如果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住在一个大城市。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,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。


看穿中国城市的格局——GDP的失效


现在绝大多数人分析城市的适合,也就是在网上看看各种排名:GDP排名、房价排名、各种指数排名等等,这些都是用一堆表面的数据下结论,基本都是泛泛之辈、人云亦云的夸夸其谈,毫无参考价值。

数据只是寻找真相的工具,很多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,往往总喜欢拿GDP总量为参考标准,而实际上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。

首先,GDP作为工业时代的经济统计手段,在数字时代却开始逐渐失效。传统GDP核算是用最后的结果数量减去开始的数量,然后得到一个增加值,就是社会创造的价值,这是一种粗放式的计算方式。

而在互联网时代,因为有了各种平台,所以边界被打开了,这就让更多有创造力的个体融入到生产中来,每个人、每一支小而精的团队的能量都将释放。

很多交易活动从之前的“企业对企业”变成了“个人对个人”,从“面对面”变成了“点对点”,所以交易越来越垂直细分,这时我们就要放弃生硬的生产指数统计办法,要对多种经济形式进行灵活细算,把规模小、未注册的团队的生产效能也统计进去。包括对不同性质的人赋予不同的权重,而不再单纯算人口总和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639.jpg


其次,即便是看GDP,衡量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,也不是看总量,而是要看一下三个数据:

(1)人均GDP

比如重庆的GDP排名全国第六,但是你知道吗?重庆有3000多万人口,这个数量是杭州的三倍多,但是GDP总量只比杭州多一点,所以我们总感觉杭州整体更富裕,杭州房子的均价也是重庆三四倍。

再比如,山东人口有接近一个亿,江苏人口有8000多万,而整个浙江省只有5000多万,所以为什么山东、江苏GDP比浙江高,但是我们总感觉浙江更富裕一些,浙江的房价也更高一些。

(2)第三产业比重

举个例子,苏州的GDP一直比南京、杭州高一大截,2017年全甚至达到了1.7万亿元,仅次于几大直辖市、一线城市,但是为什么苏州的房价比不上GDP远比它低的南京呢?

关键原因就是苏州的GDP含量更多的都是工业成份,苏州大型的外资企业特别多,所以拉动了GDP总量,但是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很低,所谓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,比如吃喝玩乐、文娱等等。

一个城市,只有第三产业发达,才说明这个城市的人的消费能力强劲,同样属于江苏,苏州的GDP虽然一直压着南京,但是江苏最好的医疗、教育、文化产业、就业机会更多都在南京,而苏州的工业园区往往更成规模,说的通俗一点:南京白领多,苏州工人多,南京的整体层次当然要高于苏州,所以房价要比苏州高。

(3)新兴产业比重

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,新兴产业比重代表着未来的竞争力,比如互联网、电子商务、人工智能等等,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活力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705.jpg


以深圳和广州为例,广州的传统产业更加稳固,而深圳更偏向于高科技产业,所以深圳更有活力;再以南京和杭州对比,杭州更偏重互联网产业,所以白领的薪资水平要比南京高,整体上来说杭州的活力更强劲。


什么样的省会城市,最有前途?

 

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实:凡是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,都会有一个“经济中心”城市,其经济发展水平要比“省会”城市高。自南向北依此为:广东的深圳VS广州、福建的厦门VS福州、江苏的苏州VS南京、山东的青岛VS济南、辽宁的大连VS沈阳。 

也就是说,这些省份都有一个“经济中心”和一个“政治中心”,这叫“政商分家”。只有“政治”和“商业”分家了,经济才能真正的发展,所以沿海省份经济硕果累累。

有时,我们也会发现,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内地省份,本省经济就会出现“省会独大”的经济现象,比如:湖北的武汉、湖南的长沙、四川的成都、安徽的合肥、陕西的西安、山西的太原、河南的郑州等等。这些地方的“政治”和“商业”纠结在一起,这些地方的经济往往是依靠“行政”手段堆砌起来的。 

以成都为例,下面是四川各市的GDP总量的前几名,成都一个市的GDP占整个四川省的接近40%,第二名绵阳甚至不及第一名成都的零头,这就是典型的省会独大型省份: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737.jpg


还有安徽,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个“合肥”。凡是去过合肥的人都知道,论及外表它算是富丽堂皇了。但是一个城市真正的实力并不只是看你的基建如何,而是看你的经济结构和对人才的吸引力。

集合全省之资源,发展一个省会,就好像越是穷困的家庭,越想打扮出一个耀眼靓丽的孩子一样,喜欢再看得见的地方花钱,比如给他穿好衣服。因为越贫困越怕被人瞧不起,就越爱面子,所以越想展示自己,这就是人性,也是规律。

而富裕的家庭,往往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,比如优良的教育条件,好的成长环境,因为他们已经不需要在外在上证明自己,他们都在很务实的提升自己。

这也是“内地”跟“沿海”经济结构的区别,贫困的内地省份总是把资源往省会的大楼上堆彻,而富裕的沿海总喜欢务实进步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753.jpg


要想使一个省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,必须“政商分开”,政治的归政治,商业的归商业。可以选择其它城市作为“经济中心”跟省会遥相呼应,这叫分工明确、定位精准。因为协调分工,多极化才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,这样才能协同性发展!这样既出政绩,老百姓生活又能提高。

切记:乱炖是做不出好菜的。


传统贸易核心——广州,前途几何?


改革开放之后,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。这时广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,地位开始凸显,“广交会”应运而生,顺应着国门的打开,使广州迅速成为中国商品对外贸易的中心,成为一线城市,仅次于北京和上海。

那为什么最近几年来,广州在中国的地位开始下降了么?

最根本原因是我们正在经历人类文明的又一次升级:从“大工业时代”大步迈向“互联网时代”,这场伟大的变革必将诞生崭新的城市文明。

可以拿广州和深圳、杭州做一个对比。

广州是中国传统贸易的门户,是商品的传统流通和聚散地,而深圳和杭州兴起的互联网,让传统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重大改变。 

深圳作为腾讯的所在地,承载了社会的信息对接功能,比如微信,数亿用户每天都在上面进行商务活动:点餐、打车、预约医生、快递、扫乘车码等等,这些就像蚂蚁雄兵,蚕食了过去那些规模化、统一化的传统商业服务。 

杭州作为阿里巴巴所在地,改变了商品流通的通道。比如淘宝、天猫,连接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,20亿人口以及数十万亿价值的商品,打败世界上所有的超级港口与购物中心。 

当社会的信息对接和商品流通渠道都发生了变化,传统贸易必将被严重冲击,这一点从广州的广交会以及各大档口的落寞看出来。 

未来的社会的核心财富不再是产品,而是数据和信息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832.jpg

物极必反。任何一个城市,繁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会稳定,稳定之后就会固化,从而丧失活力。

再看一下,广州和深圳的人口结构区别,可以发现深圳市2017年新流入人口来源TOP10城市有6个为省内城市: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2838.jpg

而广州市2017年新流入人口来源TOP 10城市全部位于广东省: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3027.jpg

俗话说: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广州与深圳相比,显然深圳更加包容,这从另一个细节也可见一斑:作为移民城市,深圳的通行语言是普通话,但是作为传统的大都市,广州流行的是粤语。

显然与深圳的开放相比,广州已经变的封闭。

广州并没有做错什么,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。要知道过去的成功,总会成为你现在的负担。风水轮流转,各领风骚数百年,往前推1000年、开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(宋朝),再往前推1300年,西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(唐朝)。

所以,我们每个人都需坦然面对历史趋势,该上的时候上,该下的时候就下,尊重规律,尊重历史。


传统金融的核心——上海,前途几何?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3049.jpg

城市链=财富链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3112.jpg

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就是这样来的:

新疆—山东—江浙—广东—北京—上海

究其本质是这样的:

材料—加工—科技—品牌—金融

就是这样一个过程,所以有时先天条件更容易决定一个区域的定位,比如几乎所有的“资源强势区域”都处于“经济洼陷区域”。比如内蒙、新疆、山西拥有很多优越的原材料,羊毛、矿产等等自然资源,无论你的养殖、开矿技术做到多么极致,却永远只能处于“资源”这个最低端环节。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3132.jpg

而江浙和广东往往其实都是土地的贫瘠之处,他们只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才能维持生活。这就好比一个人天生拥有“坐享其成”的老本,往往“不思进取”。而一个人如果生下来“一无所有”,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。


城市 = 人生


微信图片_20180705213152.jpg

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

已有0人打赏

已有0人点赞

0人赞

365新媒体矩阵.jpg

    加载中...

    回复楼主

   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
   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

    新帖速递

    查看更多

    超级管理

   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